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经纪  教师  系统  参数    蒸汽 

2022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高频词

   日期:2024-11-11     移动:http://fhzcwj.xhstdz.com/mobile/quote/79918.html

  ◇孙劲松 肖立斌 黄维忠 问永宁

2022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高频词

  贵阳孔学堂通过“新浪舆情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情况进行数据搜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搜索到相关高频词若干。经武汉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深圳大学国学院和贵阳孔学堂相关学者筛选、合并与论证,总结出2022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大热词”。

  两创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的讲话中。此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理论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创”提出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提出阶段(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9月),出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提法。第二阶段为初步定型阶段(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从2014年9月24日提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至2015年12月31日正式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阶段为继续完善阶段(2017年10月至2021年6月)。2017年10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四阶段为内涵拓展阶段(2021年7月至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两创”的内涵。

  2022年,全国各地各领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两创”实践,学界也围绕“两创”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有关实践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传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更加自觉和自信。2022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将更好守护中华典籍、赓续中华文脉。《记住乡愁》《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节目火热荧屏,“圈粉”无数。截至2022年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6处,其中文化遗产38项,稳居世界前列。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列入该名录的项目多达43项,位居世界第一。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民众生活世界与历史记忆的重要一环,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进入21世纪,一些人热衷过“洋节”,引发社会关注。2005年中宣部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10年下发《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当前,传统节日不断守正创新,既保留传统风味,也跟上时代步伐,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乐于参与。仅就春节而言,从放鞭炮到看春晚,再到春运返乡过年、旅游过年、网络拜年,节日文化随时而变,但不变的是亲情、是年味。

  坚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有着重要作用。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三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是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坚持,不可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结合,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二者内在契合是一个本然状态,而相互结合是主动需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人民群众听得懂、信得深,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中国共产党极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现代化

  随着2022年度新词“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也成为学术热点。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悠久深厚的中华文明,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对于如何实现超大型国家治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大有裨益。我们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

  中国是文化中国,其“根”和“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强盛,离不开文化的自信和繁荣;民族复兴,有赖于文明的创造和建设。这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中国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场域。弘扬、转化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服从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主题,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特”就“特”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结合和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道路、理论到制度,从总依据、总布局到总任务,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到新战略,都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

  近年来,理解、诠释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开展实践的致思路径。我们一定要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制度

  从制度维度来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须制度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有序推进,防止和克服随意性。2022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应有之义。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无穷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其蕴含的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系统。截至2022年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文化自信自强显著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完善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我们要不断开展新实践和新探索,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开放性,更加突出各方面工作的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和协同推进。

本文地址:http://fhzcwj.xhstdz.com/quote/79918.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fhzcwj.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