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食物链的位置,通常并不是由他自己决定。但一个人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可以通过自我行动而改变,这就是我们要读书的原因。
我们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会影响到我们在食物链的位置,这可能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
01
云端大脑与理性无知
自身的进步,才是生存的铁律
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搜索引擎的名字意思是“闹哄哄的呆瓜”(noisy simpleton)。(出自庞德斯通《知识大迁移》一书)20世纪90年代中期,雅虎推出了一个能方便所有人接触到事实世界的工具。只要敲几次键,说几句话,就能召唤出精灵,把任何记录下来的事实摊在我们眼前。
从前,人们在争论有关体育、电影、名人和政治等琐事的时候,往往会找身边熟人做仲裁员。如今,我们只需要掏出智能手机或手表查一下就能得到看似确凿的论证。迷人的移动设备将云端(信息)带到了餐桌、健身房和汽车后座——当然,还有会议室、教室和卧室。那干吗还要往脑袋里装填知识呢?
网络的知识更新速度比你更快,网络检索知识的速度也比你更快,并且还能更好地找出关联。那么,接下来会怎么样呢?远程办公、数字游民,连ChatGPT都成为了“过去式”,人们将2024称为[AIGC元年]——资本在投、企业在学、用户在练……
对于科技进步的集体狂喜,遮蔽了个体的生存方式——个体在科技的迭代中成为了“被牺牲的局部”。我们毫无保留地簇拥与关注技术的进步,谁会思考:技术进步与自我进步,到底哪一个才更重要?
信息被以惊人的速度生产出来,又以惊人的速度贬值过时。每一天,我们脚下的文化都在改变。跟上它的脚步越来越难,人们甚至说不清自己是否跟得上它的脚步。
《GPT时代人类再腾飞》中写到,“AI时代的悖论在于,随着大语言模型的改进,世界对人类的要求会越来越少,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更多的要求。”
人工智能发展的实质,也不过就是不断地将我们已有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嵌其中。我们有的是机会更好地生存,只要你开始重视自己。将目光从外界移回自身,将关注从整体回归到局部。先凝视自己,再望向世界。
02
快时代需要慢思考
建构面向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总是会低估在未来才能兑现的好处,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贴现”(temporal discounting)。我们往往不愿意用当前的痛苦,来换取未来的某样东西,即使未来的好处其实更加丰厚。比如暂时辛苦的工作、认真读完一本书、去健身房锻炼或跑步等。
作为人类,我们本能地不相信未来的好处能够兑现,所以会在当前对它们打很大的折扣——我们的美梦很模糊,但噩梦却很清晰。职业生涯决策的战场上,充斥着利用情感和人类心理弱点的“兵法”。
但正是那些选择在笨拙及“痛苦”中行事的人,最终获得长久的且超越他人的智慧。一如阅读,这种看似“很笨”的行为。
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曾说:“我只会对未来感兴趣,因为我的余生将在那里度过。”如果注定要更长久地工作,要持续寻觅收入,要卷入数字化浪潮中……即使脱不掉“绩效主义”的外衣,是否也要问:在未来的工作中,还有幸福的可能吗?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职场人镶嵌于时代发展的引擎之上,他们的行动与思考凝聚为个体与集体进步的蓝图。他们是永恒的生产力与创造力。
当我们惊叹大模型的速度而又充满忧虑,此时有人放弃内卷,从“大厂”出走时,同样身为职场人的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当年轻职场人,选择“工作现场逃逸”转而继续攻读学位……当一位有经验的职场人,仍试图通过阅读寻找第二种可能时,人们又在期待什么?
让我们直面职场人的真实阅读状态,
去探索当下职场人终身学习的路径,
去寻找个体发展与组织进化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