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参数  经纪  蒸汽 

日本是如何变成一个低欲望社会的?

   日期:2024-11-11     移动:http://fhzcwj.xhstdz.com/mobile/quote/74748.html

  作者:朱昂

日本是如何变成一个低欲望社会的?

  来源:点拾投资

  元旦长假期间,朋友圈已经被日本刷屏。刷刷朋友圈,就能看到京都的寺庙,北海道的滑雪场,东京的海鲜市场等等。日本,已经越来越成为许多中国人去旅游的首选。

  相比于国内,日本更加有秩序,空气中有一丝平静的感觉,没有国内的那种躁动。然而,这并非日本一直以来的面貌。30年前的那场泡沫经济,日本尚且浮躁和疯狂,而在这三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昭和到平成,日本去欲望的三十年

  1988年的日本,上映了一部叫做《龙猫》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情节极其简单,讲述着一家四口在乡村的简单生活。主角是一个叫小梅的女孩,因为妈妈生病了,和她的父亲以及姐姐搬到了日本的乡间。这里有着单纯朴素的邻居,清澈的天空,以及只有纯净灵魂才能看到的龙猫。这部宫崎骏出品的电影成为了当时最卖座的动画片,也让这位日本最优秀的动画大师,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三十年以后,这部电影重新在中国上映,依然俘获了大量80后的眼泪。

  事实上这部电影就上映在昭和的最后一年,那时候正直日本泡沫经济的顶峰,大家每天生活在“抢钱”的空气中。突然之间,一部如此清澈的动画片上映,打动了无数日本人的内心。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日本进入了平成的年代。随着2018年12月23日日本明仁天皇提出生前退位,结束了足足30年的平成时代。而这三十年,也是日本变成低欲望社会的三十年。日本人学会了如何回归平淡,回归本我。日本人最喜欢的颜色是性冷淡风格的白色,最喜欢的是菊花。有趣的是,也就在平成年间的开始,日本历史上最长青的组合SMAP成立了。1989年的木村拓哉18岁,还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今天,这位日本影视圈最后的大佬,依然保留着一张不老的面孔。但是,日本的经济却在迅速老去。

  在这经济发展缓慢,人类欲望逐渐下降的三十年中,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文化娱乐的兴起。1991年,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日剧《东京爱情故事》上演,从起掀起了一股东亚的日剧风。日本的文学也开始崛起。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天,全世界依然有大批的日本文学粉丝,从村上春树,到东野圭吾。

  但是日本并非一直如此。

  80年代末疯狂的日本

  1988年的上海,正直改革开放10周年。当时的上海,大街小巷都还是骑着自行车。弄堂是许多上海人居住的地方,大部分人的家里连抽水马桶都没有。那时候大部分上海人一个月工资只有150元不到。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每个人都生活中政府分配的房子里,没有人富有,也没有人特别贫穷。工作都是单位分配的。

  然而,就在这一年开始,上海兴起了一股去日本的“留学潮”。说是留学,其实就是去日本打工。今天我们看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唐人街最初一代移民基本上是广东话为主。纽约的曼哈顿唐人街上面,甚至有许多人不会说普通话。直到后来新的中国移民,重新开拓了一个叫做法拉盛的第二个中国城,才有了会说普通话的唐人街。甚至在欧洲,最早一代出国的华人也都是说广东话的。但是日本不同,最早去日本留学的都是上海人。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邓小平就和日本当时的首相签订协议:第一,向日本打开中国市场;第二,向日本输出劳动力。在泡沫巅峰的时候,日本大部分企业都面临招不到人的问题。那时候我的父亲也加入了日本留学大潮。他去日本后打来电话,兴奋的说,这里钱太好赚了!当时的父亲在国内一个月才150元人民币工资,在日本却能赚到超过20万日元,相对于月收入增长了100倍以上。而且,和许多去其他国家打工的人不同,他们发现在日本找工作,真的太容易了。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上海人,开始了日本“留学”打工之路。甚至有很多单身女性,选择了嫁给当地的日本人以获得身份。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正在错过中国国运崛起的三十年。在他们日本打工留学的那些年中,留守在上海的同学同事们,一个个都分配到了单位补贴的房子。多年后,这些房子的价格将远远超过他们在日本打工的所有收入。

  没有人意识到,他们离开的是周期开始向上的中国,而选择了周期即将向下的日本。。。

  1989年日本股市达到顶峰的时候,东京证券交易所日均交易额达到8.8兆日元,总市值突破了611兆日元,占到了全球证券市场28%的市值比例。日本股市的成交量比大洋彼岸纽约证券交易所高出1.8倍。这一年大量美国企业被日本公司吞并。包括9月27日以4800亿日元买下哥伦比亚影业,10月31日三菱地产以2200亿日元买下了纽约地标建筑洛克菲勒中心,多年后他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卖还给美国人。。。

  从1975到1995年日本GDP的增长中我们看到,前15年保持了4%左右的经济增速。广场协议前,日本的出口占比较高,但是伴随着日元升值,出口在1985年开始对经济负面拖累。好在当时经济景气度高,信贷很宽松,股市又好,导致民间投资起来。但是到了1990年开始,经济增速全面回落。日元的升值也导致日本旅游业催生,大量的日本人去海外购物,也买入进口商品。美国商品和西洋文化在这个阶段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

  广场协议后,伴随着本币升值,日本央行也开启了货币宽松之路。1986年1月开始不断下调利率,到了当年的4月贷款利率水平从5%下调到了3.5%,存款利率从1.5下调到了0.26%。利率水平的下降当然有利于推升大类资产的价格,日本居民开始了源源不断的储蓄搬家,把钱投入到当时冉冉升起的股票市场。甚至当时的黄金市场,由于有保值的功能,被日本老百姓连续爆炒。

  代表日本股票市场泡沫的就是日本电信电报公司NTT的上市。在当时电信电报就是全球商业模式最好的科技股,在大洋彼岸的美国,AT&T也是垄断着运营商市场,直到后来的分拆。日本电信电报公司最早是属于国有的,在1985年4月1日完成了民营改制。当时日本首先中曾根上台后,希望将日本的国有电信,国有铁路,国有商场等都完成私有化改制。这个制度下,首当其冲的就是NTT。1986年9月,日本大藏省决定把手上186万股NTT政府持股投入到股票市场,最初定价30-40万区间,却被爆炒到119万的新股价格,而且还是需要居民凭借身份证一人一股申购。到了当年的11月26日,居然有1085万人收购,差不多是10%的日本人口。当时老百姓的算盘很简单,中了新股稳赚不赔。一般上市后会上涨个30%。你只要中了一手,就能赚几十万日元,而当时日本家庭年收入也就350-400万日元。(这个景象是不是和2007年A股中石油上市很像?)

  NTT在1987年2月9日上市,第一个交易日暴涨40万日元,到了4月22日已经上涨到318万日元。这只代表国民经济的大盘蓝筹暴涨,也推动了日经指数两个月内大涨22.4%,并且在这一天总市值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TT的总市值达到了惊人的3500亿日元(这可是八十年代末啊!),超过了当时的美孚石油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大家都觉得NTT是政府专门送给股民的福利,怎么可能下跌呢!然而最终NTT开启了漫漫熊途,股价跌去了99%!相反,日本大藏省在泡沫经济期间,向资本市场卖出了价值10.2兆日元的NTT股票,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接盘的都是相信“政府红利”的小白散户。。。

  1987年出现了另外一件事,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如果看过索罗斯回忆录,大家一定记得这一场几乎绞杀这位大鳄的灾难。索罗斯看到了美国股市的泡沫,但他认为当时日本股市的泡沫更加严重。于是一手做多美股,一手做空日股。然而美股提前出现了暴跌,导致了一轮全球股市的快速下跌。索罗斯最终成为了“卖在底部的那个大家伙”。相反,日本股市在调整之后的10月21日,居然反弹了2037点,反弹幅度9.3%,创历史最高单日涨幅。日本股市能够强力反弹,和日本有着大量的散户有关。1986年日本的散户数量是960万人,到了1990年达到了1540万人。在长期利率水平下降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日本个人选择把钱投入股市。日本家庭资产中对于股票的配置比例,从1980年的6.5%上升到了1987年的10.7%。不要忘记,这个过程中家庭资产总额也从372兆日元上涨到了832兆日元。下图我们看到家庭资产中对于股票的配置比例在1989年达到11%之后开始了不断的下滑。

  推动存款搬家的不仅仅是低利率,还有政府的推手。1988年之前,日本家庭存款在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存款是不交税的。到了1988年4月,日本政府对不超过350万日元的金融产品一律征收15%所得税和5%原住民税。当时是因为看到许多富人运用政策红利的漏洞,将大额存款变成一个个小额来逃税。但是这个政策一出,推动了大量存款离开邮储银行,进入股市。当时日本家庭有30%的存款放在邮储银行,存款总额高达300兆日元,是全世界最大的银行。这个政策出来后,大约有45兆日元离开银行,进入了股票,房地产和黄金市场。

  当然,投身股市的不仅仅是散户,还有大量的企业。我们以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松下为例。1987年,坐在轮椅上的92岁松下幸之助接受了昭和天皇的大勋章。两年之后,他离开人世,留下来2450亿日元遗产,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接受的新任社长开始大举投资,成立了松下公司的投资财务部。之后,松下的金融资产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1兆日元。特别是日元升值以后,许多企业基本面的经验每况愈下,只能寄希望在投资上弥补公司的业绩下滑。特别是一些出口企业,因为日元升值,出口不利。这些企业选择在海外低成本借钱,然后资金流入股市,股票上涨后带来了获利。这就是“carry trade”的雏形,最终没想到所谓的套利交易被自己杀死。

  日本疯狂的消费

  大家对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认识,仅仅是过去20年的情景。事实上,日本人疯狂的消费,远远超过今天的中国。

  恋爱中的泡沫:由于当时日本也是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其实和今天的中国是一样的),在恋爱方面,女性有着绝对优势。相信许多人都是看了80年代的日剧,其中只有木村这样的高颜值男性,才能找到合适的女友,许多人找女朋友非常困难。当时女性身边往往有几类男性朋友:

  1)跑腿男。就是开车的车夫。当时许多女性出门是绝对不坐地铁和公交的,找一个男性朋友开车接送。特别是女大学生和刚入职的年轻女性,身边都有跑腿男。

  2)买单男。女性出去吃饭,是没有付钱的习惯,都会有男性来买单。

  3)送礼男。会定期有男性送礼,当然会得到一些小甜头,但不能指望太多。

  4)本命男。真正的男朋友,当然你不仅仅要帅气,还要有钱。

  当时请女性吃饭,都是5万日元以上的高级餐厅。80年代泡沫的时候,大家都流行请女朋友吃法国大餐,一顿饭下来极其贵。还要去高级酒店,送昂贵的珠宝首饰。反正谈恋爱对于男性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招募员工的泡沫:现在日本要找到好工作很难,但是在泡沫经济时代,是公司在求人。那时候去参加面试,日本企业会报销来回的出租车费用。面试结束,还会给候选人送一些小礼物。一般第一轮面试大家都会通过,后面就是公司参观环节。

  公司参观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请这些候选人大吃大喝,出手要大方,必须都是六本木高档的寿司店,如果吃得差,人力资源部回头会被公司领导大骂。如果是看中的人才,甚至会出手送现金券,高级西装,名表等等。

  今天企业暑期招实习生都是很习以为常的。在泡沫年代,日本企业招募实习生会全部安排好,来公司参观,带他们去旅游,安排住宿等等。每次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暑期要去某公司做实习,其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电话中会一定强调一点:“千万不要带钱哦!”

  当然,公司还提供各种各样的福利。包括安顿新入职员工的搬家费,不亚于五星级酒店的健身和游泳设施。当时许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健身房和游泳池,以及一年好几次的团队旅游。

  那些让你震惊的高端消费:在盛世年华,所有人都在消费升级,但是那些高端消费升级,许多仅仅是昙花一现。当时的日本开始流行滑雪,成为了一种高逼格的运动方式。东京人都想去滑雪,但是很多滑雪场离开东京太远。于是1993年在东京附近的千叶开业了造价400亿日元的室内全天候滑雪场SSAWS。这个滑雪场,提供一年四季的室内滑雪服务,当初希望成为东京人休闲消费必去的场所。

  好了,开业后门票7000日元,前三年客流量100万人还能勉强保本。到了经济泡沫破灭后,游客人数大幅下降,许多还是用打折券的学生。夏天的时候,滑雪场生意最好,但是维护成本也最高,不亏本才怪呢。那时候这个滑雪场一年赤字都要20亿日元,到了2003年9月才不得不拆除,变成了宜家商场。

  还有一个潮流就是高端餐饮消费,特别是对于西方餐饮的追求。1985年日本外国餐饮企业有425家,到了1991年变成了3200家。里面消费的大头是企业公款吃喝,也就是所谓的招待费。在泡沫经济时代,企业招待费如果一晚消费不到10万日元,根本就没办法谈下去了。东京的高端法国餐厅Robuchon,人均消费5万日元起步,一晚上消费超过百万日元的大有人在。而星期五也成了日本人必然会在外面就餐的日子,人均餐厅花费5000到2万日元,而年轻人会在3-5万日元的高价!

  另一个高端消费就是出国旅游。今天全球旅游的主力是中国人,在全世界任何奢侈品商店都有会讲中文的服务员。2015年中国旅游花费总额为1045亿美元,差不多是11.4兆日元。然而,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出国旅游的花费就有恐怖的12.7兆日元。就算不扣除通胀,也比今天的中国出境游花费还多。那时候日本人平均出国花费为115万日元。当时日本人扫荡了全球的奢侈品店,大家看到日本人来,就是财神爷来了。许多公司甚至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设立海外的养老村,让公司退休员工去海外养老,陪伴翻译和其他基本设施。

  刺破泡沫经济的央行行长

  而就在1989年末,一个叫做三重野康的男人上台,成为了日本央行的行长。后来,许多人叫他“刺破日本泡沫的男人”。他在上任后八个月内,连续三次加息,意图对过热的经济进行拨乱反正。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简单的拨乱反正,经济不是过热,就是过冷。如同《乌合之众》所说的,人在群体中的智商会大幅降低,于是经济的向上或者向下波动必然出现羊群效应,最终的结果就是矫枉过正。

ink="">

  和前几任日本央行行长不同,三重野康个性刚烈,不会屈服于首相的意愿。在他之前,央行行长都是首相的经济政策“马仔”。三重野康在多次发言中,甚至都不给桥本龙太郎面子。三重野康一上台,就不断打压通胀。从1989年5月31日上任,到1990年8月底,日本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从1%上调到了6%。一顿猛药之后,高高在上的资产价格泡沫开始了崩塌。

  之后的一切都是历史,日本的股票开始暴跌,紧随其后是1991年房价开始下跌。在三重野康上任一年内,日本股市市场蒸发了将近50%。由于日本的整个金融市场环环相扣,经济增长又和虚高的资产价格,消费泡沫相关。老百姓早已经把钱从银行搬到了股市,楼市和其他理财产品中。最终整个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对社会引起了连锁反应。这让许多日本人的财富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

  今天的第四消费时代

  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出现了持续几十年的通缩。经济长期不增长,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到了2005年开始,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时代背景:泡沫经济之后的去杠杆,导致整个社会在过去的20年时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发展。没有经历过泡沫经济的“平成一代”开始进入社会。在他们成长的岁月,没有见过社会的大发展,身边的人都是老老实实在一个公司做职员。前几年有一个很火爆的日剧《半泽直树》,也代表了今天日本的企业文化。

  这一批新的消费者,开始把金钱花到“美好的时光”。一家家泡沫经济的高档餐厅,变成了一个个廉价的居酒屋,拉面馆。即使在居酒屋吃烧鸟,大家也是以喝啤酒为主。曾经在2013年去日本调研的时候,和朋友在烧鸟店当做“撸串”那样点了十串烧烤。身边的日本人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们。他们大概想,只有中国来的人,才能在这边放开肚子吃。

  优衣库成了第四消费社会的新潮流,性冷淡的MUJI,意思是没有品牌的好东西。他们已经不像父辈那样追求LV或者香奈儿。无论你的收入多少,大街小巷都穿着优衣库同样的品牌。轻便的羽绒服可以穿一个冬天。生活回归真正的朴素。

  长相甜美的东京女孩在选择对象时,也不再像80年代那样高要求了。她们只要那个男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事实上,这个在日本社会都是相对高的要求了。就像今天上海女生说,对于找对象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房子,然后最好没有贷款。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曾经自以为豪的日本“终身雇佣制”受到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招聘非合同工,以临时工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只有那些大公司才能给出拥有良好福利的合同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成为了“时薪”一族。

  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是过去几年最好看的治愈系小说,在不知不觉中会让你流泪。这部小说穿梭了33年的时光,讲述了1979到2012年五个不同人物的命运。小说背后也映射了整个日本社会的发展。里面最感人的一个故事,就是鱼店老板儿子作为音乐人的梦想。虽然他在火灾中去世,但是留下了他的曲子《重生》。这首歌曲背后,也表达着今天的日本人,希望经济能够重生的美好愿望。

本文地址:http://fhzcwj.xhstdz.com/quote/74748.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fhzcwj.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