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学堂 · 你的「保姆级」新传考研教辅机构
简述新媒体特征和对新闻生产的改造。(20分)
●电子科技大学简答题(2022):简述新媒体特征和对新闻生产的改造。
●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答题(2022):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理念和模式的变化。
● 重庆师范大学简答题:简述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特点。
●西南交通大学论述题: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中的新闻生产是在专业性和参与性两个维度交织与博弈,请谈谈你的看法。
● 复旦大学论述题(2020):试论人工智能环境下,机器人新闻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论述题(2019):web2.0时代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一、【理论储备】
基础知识点可以定位到李良荣老师《新闻学概论》(第七版)第十八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的部分;除此之外在第七章的第二节,对于互联网下的新闻生产有非常详细的论述,也可以用作本题答题的内容。
二、【抓住关键】
这道题有两个关键词——“新媒体”和“新闻生产”。前者是专有名词也是作用主体,后者是作用对象。并且要注意,这道题有两个答题点,一个是新媒体特点,另一个是新媒体对新闻生产的改造。有的宝子会因为题目简短而忽略了特点部分的答题要求。
并且要再次重申——看分答题,本题给出的分值为20分,那么我们的作答内容应该是在800字左右。
三、【题目框架】
在考试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个类型的题目——某种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改变。这里给出的“技术”可以是泛化的新媒体/web3.0时代,也可以是较为具体的某一类技术,比如近年来火热的5G、VR、社交媒体。
如果是问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我们可以按照一个非常好用的框架“流程法”进行答题——我们知道新闻生产是具有一定流程性的,大体包括采写编发几个环节。具体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信息采集-新闻写作-新闻呈现-新闻分发,有时我们还可以加上“前馈”和“信息筛选”两个环节。
除此之外,在给大家补充的彭兰老师的论文《增强与克制:智媒体时代的新生产力》也有一个非常好的框架供大家参考。
但框架不是死的,有的学者也会从更为宏观或者一些混合框架去阐述,大家要灵活运用。比如在这次的作业里TWO NG宝宝就用了张志安老师在《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到社会化》的小标题来答这道题。
总体来说,本题的答题可以分这几步走:
1.解释核心概念(作用主体和作用对象);
2.新媒体的特点;
3.按照流程法(详见上面内容)回答其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作业原文:
1、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拓展了传输手段、接收终端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数字化的新媒体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同一内容具有了多介质传播的可能,媒介融合得以实现。
2、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传者和受者的严格界限,传播方式由单项线性传播发展到双向交流甚至多项交流;交互性还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者可以运用信息推送技术精准、明确的传播特定信息。与此同时受众自身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在数据库中各取所需。
3、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传播上的快捷性和时间上的自由性,能够轻易做到及时传播;再者新媒体利用全球互联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二、新媒体对新闻生产的改造:
1、新闻生产能力增强。新媒体可以在多个层面对新闻内容的生产进行加持,使新闻内容的生产过程更加具有采集力、协同力以及整合力。新媒体对于人力的增强作用会形成新的生产力,帮助新闻工作者开辟传统工作模式下无法达到的新领域以及新层次,也会深度影响内容产业。不仅如此,当需要新闻工作者对“两会”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核查与判断时,借助新媒体技术也可帮助新闻工作者更为有效的进行信息筛查,使资料更加准确真实,协同力得到增强。
2、定制化生产模式形式。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借助新媒体技术可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新闻生产,尤其是针对新闻传播平台的内容制作。以抖音平台为例,抖音平台的新闻传播主要是竖屏传播模式,因此新闻工作者便可借助抖音新闻平台的传播特点,量身策划一系列短视频。
3、边采边编,新闻生产速度大大提升。新闻内容生产制作方面呈现的另一个变化是边采边编,新闻生产速度加快。收录平台具有编辑功能,收录后前方编辑软件中进行新闻编辑,无需等待在文件收录可实现编辑工作,实现边采边编的能力,同时后方也可在新媒体系统中借助收入模块实时观看收入内容,这一系列的生产模式使得新闻生产速度加快,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生产产生影响,进一步拓宽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对传统媒体起到延伸作用,为了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发展,跟随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生命力以及传播影响力。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只有一个踩分点哟,还有一个新闻生产也要答出来。)
一、新媒体特征:
1、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拓展了传输手段、接收终端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数字化的新媒体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同一内容具有了多介质传播的可能,媒介融合得以实现。
2、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传者和受者的严格界限,传播方式由单项线性传播发展到双向交流甚至多项交流;交互性还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者可以运用信息推送技术精准、明确的传播特定信息。与此同时受众自身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在数据库中各取所需。(不要出现错别字这种基础错误哈~)
3、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传播上的快捷性和时间上的自由性,能够轻易做到及时传播;再者新媒体利用全球互联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新媒体利用全球性和互联性怎么了?这句话缺少下半部分,有语病问题,宝子表达需要注意一下哟。)
二、新媒体对新闻生产的改造:
1、新闻生产能力增强。新媒体可以在多个层面对新闻内容的生产进行加持,使新闻内容的生产过程更加具有采集力、协同力以及整合力。新媒体对于人力的增强作用会形成新的生产力,帮助新闻工作者开辟传统工作模式下无法达到的新领域以及新层次,也会深度影响内容产业。不仅如此,当需要新闻工作者对“两会”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核查与判断时,借助新媒体技术也可帮助新闻工作者更为有效的进行信息筛查,使资料更加准确真实,协同力得到增强。(宝宝这里逻辑出现了断裂,你下文提到了两会中新闻工作者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事实进行核查判断,但是前文并未提及两会中新媒体其他技术的运用,哪里来的“不仅如此”呢?)
2、定制化生产模式形式。(形成,同样也是错别字。)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借助新媒体技术可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新闻生产,尤其是针对新闻传播平台的内容制作。以抖音平台为例,抖音平台的新闻传播主要是竖屏传播模式,因此新闻工作者便可借助抖音新闻平台的传播特点,量身策划一系列短视频。(这里的例子举得非常棒。)
3、边采边编,新闻生产速度大大提升。新闻内容生产制作方面呈现的另一个变化是边采边编,新闻生产速度加快。收录平台具有编辑功能,收录后前方编辑软件中进行新闻编辑,无需等待在文件收录可实现编辑工作,实现边采边编的能力,同时后方也可在新媒体系统中借助收入模块实时观看收入内容,这一系列的生产模式使得新闻生产速度加快,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生产产生影响,进一步拓宽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对传统媒体起到延伸作用,为了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发展,跟随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生命力以及传播影响力。
1.在逻辑结构上,宝子踩点非常准确,在开头进行了名词解释,然后分新媒体特征和对新闻生产的改造两部分进行主要的展开,最后还加上了结尾,值得鼓励。
2.在具体细节上,还需要多注意错别字和语病的问题,以及上下文逻辑衔接不够顺畅的缺点。
3.在论述内容上,宝子运用了邹敏发表在期刊上的《新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这也是学长给大家选择的论文包中的一篇,能借用学习非常好,这是值得鼓励的,看得出来宝子学习的能力和信息搜集的能力,相信这在后续学习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要学会自己表达,而不是对具体论述部分进行一个剪切复制拼贴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也是主要的扣分点。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无线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闻生产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选择、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媒体众多的特点使其很大程度对新闻生产进行了再造。
一、新媒体的特点
(一)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为海量信息传播提供了基础,以数字化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基于互联网平台,几乎可以无限量地储存和传播信息并进行高效的信息管理。
(二)交互性:
互联网打破了传受者的严格界限,传播方式由单向线性发展到双向甚至多向交流。另外,交互性还带来了传播的个性化——传播者可以精准推送,用户也可以定制“个人日报”。
(三)超时空:
新媒体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区隔,提升了“地球村”的交流效率,使得传播从定时、及时转向为即时、全时。
二.对新闻生产的改造
(一)信息采集:从缓慢、有限到迅速、广泛
新媒体时代,信息采集一改以往的单一人工模式,摆脱了低效和选择面狭窄的弊端。大数据被广泛运用于新闻生产,计算机超强的运算能力提升了信息采集的时效性;而传感器、无人机等新媒介作为“人的延伸”在不断丰富信息来源,2021河南特大暴雨期间,knews就利用无人机航拍完整、辽阔地展示了灾害后郑州市内的一片泽国景象。
(二)新闻生成:从记者到多元生产者
“机器人新闻写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促成了新闻的自动化写作,像腾讯的Dreamwritter、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均已投入实际生产;而社交媒体则为新闻写作权力的下放提供了空间,带来公民新闻的繁荣。但新闻职业共同体的液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专业主义,造成了新闻报道浅薄化、同质化、煽情化倾向。
(三)新闻呈现:从图文到全媒体贯通
传统媒体时代文字+图片的固定搭配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向音频、视频甚至VR、AR等超感官体验,新闻呈现更加多样化、沉浸化。在建党100周年报道活动中,各大媒体用上了vlog、H5、VR等多种呈现模式,打造出了像《2021,送你一张船票》(H5)等优秀报道。不过此类“热媒介”所隐含的情绪激惹作用也有将公众退化为群众的风险。
(四)新闻分发:从单一到多维的延展
过去媒体自产自销的局面被新媒体打破,网络中出现的各类分发平台,都或多或少改变着媒介生态——整合类平台、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抖音等个性化推荐平台……他们都在不断完善媒体矩阵,放大了媒体传播的声量。
在新媒体时代,技术的迭代升级不断加速,它改变着新闻生产也促进着传媒业的演变。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和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知识拓展:
1.彭兰老师对“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影响”的论述
信息采集力增强:从“人”到“物”的多层面贯穿;
智能加工力增强:全媒体贯通+挖掘力提升;
智能整合力增强:拯救碎片化信息;
核查判断力增强:新“把关者”与新机制;
协同力增强:分布式生产的基础;
智能分发力增强:多维坐标关联内容和人。
2.传感器新闻
传感器新闻是指运用传感器技术探测、采集、分析、加工新闻信息,进而制作以数据化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
e.g.2013《太阳哨兵报》凭《超速警察》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公共服务奖;中央电视台《数说命运共同体》;英国路透社《生活在难民营》。
最近正在进行的班次详情介绍
半程班/全程班/实务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