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竹编老手艺有了新活法:网店三个月拼出10万+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fhzcwj.xhstdz.com/mobile/news/3165.html
核心提示:殷志华夫妇做梦都没想到,曾经赶场一天都卖不出两三个的竹编筲箕,有一天能在网上几个月就卖出十几万个。殷志华今年七十多岁了,

殷志华夫妇做梦都没想到,曾经赶场一天都卖不出两三个的竹编筲箕,有一天能在网上几个月就卖出十几万个。殷志华今年七十多岁了,6岁时就学会了编筲箕,他所在的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四方新村曾是远近驰名的“筲箕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没传承这门手艺,会的只剩十几位老手艺人。如今,他们都给熊珍礼供货。

竹编老手艺有了新活法:网店三个月拼出10万+

熊珍礼是一名新电商合伙人,每隔一两周就会开着货车到各个村收购,收上来的竹编运送到自贡市城郊的自贡农人科技有限公司仓库,一个个簸箕、箩兜、收纳筐等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家庭用来淘米洗菜、装水果装馒头,甚至有银行用来装现金。

七旬留守老人殷志华,从6岁起就学会了竹编,现在通过拼多多商户进行销售。(摄影 海顺)

自贡农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叫龚勋,今年刚三十出头,原本学了计算机打算做程序员的他,2018年从西安回到老家自贡,和同学一起合伙在电商平台卖家乡的特色手工竹编。2020年9月起,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拼多多平台,订单量一下猛增十倍,三个月“拼”出10万+,带动了周边100多名老手艺人重拾旧日技艺。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四方新村是远近闻名的“筲箕村”。(摄影 海顺)

老手艺人月入数千元

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殷志华说起看家本领滔滔不绝,看似简单的一个竹编筲箕,从砍竹子开始算,竟有十多道工序。在川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竹子,“3年左右的竹子最适合做竹编,发了竹笋后就可以砍了,不久后又会长出来新的”。

殷志华自幼学会了竹编技艺,年轻时白天去生产队干活,晚上回家编织,为家里挣了不少补贴。这么多年来,夫妻俩也曾外出打工,但竹编这项手艺从来没有断过。如今两个女儿外嫁,夫妻俩就一直靠竹编维持家用。

每天天不亮,殷志华和陈淑芳就起床,吃过早饭后夫妻俩各司其职,一般殷志华砍竹子、划篾丝,陈淑芳则为筲箕起头。陈淑芳说,现在编筲箕的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坐不住,就编不了多少。手工活路始终快不了,有的只能是熟能生巧。老两口有时一个月能编一百多个,收入三四千元。

殷志华在自家门前小院进行竹编的第一道工序:砍竹子。(摄影 海顺)

筲箕村竹编获得热销,村里的老人们也都老有所乐。(摄影 海顺)

 

这个村是有名的筲箕队,以前家家户户都会编筲箕,最小的16厘米,跟巴掌差不多大,最大的曾经达120厘米。既天然环保又经久耐用——这其实也是筲箕不好卖的原因,集市覆盖的仅仅是周边居民,买一个筲箕可以用好几年。

在自贡荣县河口镇河东社区,72岁的蒋中华也每天都坐在自己的铺面上编箩兜,箩兜比筲箕更大一些,可以装更多。近几个月他编了300多个箩兜,赚了四五千元。“以前编多了卖不出去,现在编多少他们收多少,收入自然增加了。”

72岁的蒋中华,一天能编十几个箩兜。(摄影 海顺)

 

龚勋背着簸箕向蒋中华老人进行售后沟通。(摄影 海顺)

 

从一天300单到一天3000单

“他们编多少,我们收多少。”龚勋发展了十几个像熊珍礼这样的合伙人,专门帮他走村串户收购竹编,而他则专心做电商平台的营销和运营。

“我一开始是不支持他干这个的。”龚勋的父亲说,他并不认为卖竹编能卖出花样来。学计算机专业的龚勋,毕业后跟着父亲一起做过烧烤生意,摆过摊,开过滴滴,还去保险公司上过班。

“当时我有个同学在卖竹编,他就拉我一起做。”虽说学的计算机专业,但一开始龚勋也对电商一窍不通,他花了一万元专门去培训机构学习,在网上看各类视频,还去了一家运营公司上班积累经验。

在2018年底的时候,龚勋每天能在网上卖出300个竹编,当时家里人觉得“顶天了”,毕竟一些线下做竹编生意的人,有时一天也卖不出去两三个。龚勋开始扩大货源地,从自贡延展到内江、宜宾等地,在这个过程中,龚勋认识了熊珍礼等竹编商贩,并且和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

龚勋和合伙人定期会到手艺人家中收购竹编。(摄影 海顺)

 

之前,龚勋把仓库放在老家河口镇,为了物流更加方便,2020年初又把仓库搬到了自贡郊区,快递费每单降低了2元左右。渐渐地,他发现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发展后劲更足,从2020年9月起,只要拼多多有活动他就报名参加,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把单量从每天300单做到了每天3000单。

位于自贡城郊的仓库,每天都从这里打包发货近3000个竹编。(摄影 海顺)  

是生意,更是情怀

日销3000单,都是什么人在买呢?龚勋说,广东和浙江的消费者买得多,大概是因为四川人去这两个地方打工比较多,对于竹编筲箕这种用品怀有一定乡愁。

“我记得有一次,云南有个县城的银行买了几百个箩兜,他们发放到各个网点用来装现金、票据等。”在龚勋的“杨四姐农家店”,各种各样的产品款式和型号有几十种,龚勋的母亲还设计一款带防蚊帐的簸箕,申请了专利。

现在竹编生意已初具规模,但是龚勋每天仍然很忙碌,除了运用开直播、拍短视频等手段增强带货之外,他更担心的是货源问题。“做竹编的还是以六七十岁的老人为主,有的供货老人突然生病了,也就没法做了。”

为了带动销量,龚勋和合伙人一起拍摄搞笑短视频。(摄影 海顺)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编,出去打工赚钱更多。”陈淑芳的感叹也代表着手工竹编的现状。从业人员老龄化、分散化,手工编织耗时长且后继无人,是当前手工竹编存在的普遍问题。

售前竹编的最后一道工序:火熛去毛刺。(摄影 海顺)

龚勋也在想办法提升编织的效率。划竹丝是所有工序里最费时间的,如果用机器来代替,基本上可以提升一半的效率。他也曾经跟编竹编的老人们提过流水线作业的方式,但大部分老人比较念旧:“我们一辈子都是这么编的。”

渐渐地,龚勋也感觉到,在网上销售竹编不仅仅是生意,更是一份情怀,“我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编竹编,我的奶奶、父母,都会这门手艺,很多记忆也都留在了这些竹筐竹篓里。”

本文地址:http://fhzcwj.xhstdz.com/news/3165.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fhzcwj.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