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磨憨村寨 幸福花开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fhzcwj.xhstdz.com/mobile/news/2377.html
核心提示:2024年4月20日,初夏的大龙哈村,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身穿民族服装的村民组成两列迎宾队,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载歌载舞欢迎

2024年4月20日,初夏的大龙哈村,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身穿民族服装的村民组成两列迎宾队,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载歌载舞欢迎着四村八寨的来宾。大家敲着锣、打着鼓、跳着舞在村民活动广场上聚集,一盆盆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开始泼了起来……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卷轴徐徐展开。

磨憨村寨 幸福花开

党中央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2015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提出,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2021年以来,云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在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推动边境村寨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两年前,昆明正式托管磨憨,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至此,磨憨百姓的“点滴小事”成了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心头大事”。

2022年8月,昆明市托管磨憨幸福村建设,市委、市政府打破体制、机制、政策、要素壁垒,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19项指标建设目标任务,制定3个“百日会战”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倒逼工期,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与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作为磨憨口岸建设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以幸福村与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两轮驱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PART.01

统筹——从2022年起,昆明将之列为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第一个重要关键词。

直面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现实课题,昆明何以实现“关键统筹”?昆明给出的破局之道:始终聚焦“使命任务”,高位统筹加强领导。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上升到城市工作全局来统筹,通过创新机构设置、调整职能配置、优化运行机制,实现体制的适应性重构、运行体系的全方位变革。

具体来说,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和市级3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市级民族宗教、发展改革、财政、原乡村振兴四部门牵头的工作专班,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6区(市)、镇、村“六级”组织领导体系,建立6区(市)、合作区相关部门、磨憨镇、行政村“四级”联系联络体系,实行市级提级管理,落实“周”例会、“月”协调会、“季”专题会和“半年”推进会制度。

成立市幸福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级四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市级责任单位的作用,先后召开市级领导小组会2次、现场推进会7次、工作协调会23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扎实推进,形成上下贯通、联系左右、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充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以更大力度探索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创新机制,是另一个关键词。

昆明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托管磨憨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和资源优势,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2022年底,创设“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幸福村建设帮带共建工作机制,构建6区(市)“一区一市带一村”的帮带共建模式。6区(市)按照“每家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帮带资金”的标准,围绕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组建一个工作专班、结对一个村、编制一张规划图、建立一个双向联动工作机制、策划一个产业招商项目、明确一个产业营销模式等“七个一”工作模式,并分别选派3名工作人员驻村进行常态化帮建,点对点共建幸福村。

磨憨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犹如一块大试验田,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从边境幸福村工作启动至今,近两年时间里,记者频繁与各领域工作人员、广大创业者接触,最深的感触,莫过于他们身上难得的“于空白处描摹大楼”的勇气。

对于这项工作,没有“不可能”,只有“更合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能否让磨憨百姓获得更多“稳稳的幸福”。截至目前,昆明制定《2023年磨憨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三个“百日会战”工作方案》和《磨憨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标准》,确保幸福村建设全面覆盖、整体提升。

昆明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6次率队深入磨憨调研,高位推进“百日会战”、编制规划、产业招商等举措。市级有关部门、6区(市)深入磨憨调查研究,找准了底数不清、方案编制不全面、项目零散等问题,重新编制了6个村规划设计,构建“1+6+2+6”规划体系。探索昆明6区(市)与磨憨镇6个沿边行政村“一区一市带一村”帮带共建新模式,推动幸福村建设驶入“快车道”。

统筹抓好6个典型示范村建设和19项指标“回头看”,分别制定村集体经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幼儿园占比等指标达标工作方案,细化措施、逐项销号,确保年度三个“百日会战”目标的实现。

种种行动表明,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不是“政策空降”的产物,不是以政策和项目推动发展,而是以制度突破和创新为动力,是改革开放深化的必然成果。

PART.02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磨憨镇曼庄村委会大龙哈村披上了金色的盛装,傣家屋顶崭新的深蓝色琉璃瓦片闪烁着金光,村里的一草一木显得生机勃勃。

瓦片更换、水质提升、公厕改造……一个个少数民族村落,记录着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彰显着边境幸福村的形与魂。

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是农村各族群众看得见的幸福。通过昆明市的帮带共建,磨憨6个行政村通往家家户户的路面都变成了干净好走的硬化路,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达标的供电可靠率撑起了“供电服务暖心伞”,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磨憨各族群众的“幸福根基”不断夯实。

尚冈村。

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出水快,劲儿大,二楼用水也没问题,洗澡、做饭方便多了。”说起用水变化,磨整村小组副组长岩约打开话匣子,“最让咱满意的是,水变干净了,喝起来透着甜。”

曾经一到雨季,安全饮水是村里的一道难题。“之前村里的用水因为过滤池年久失修、管道老化,只能过滤树叶、树枝等大的漂浮物,水十分混浊,水壶用久了就会结一层厚厚的水垢。”岩约坦言,每到这时,村民就只能买桶装水喝,时间一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改变源于安宁市帮带共建磨整村,让群众喝上一口干净安全的水成了帮扶队员最挂心的事。冒着高温酷暑,跋山涉水,穿梭在大山深处为饮水困难村寨寻找新水源,铺设7.8公里新供水管网,水质明显提升,群众安全饮水有了保障。安宁市派驻磨憨镇磨憨村驻村工作队员张照曦说:“水垢少了,老乡家里的热水器、太阳能都更耐用了!”

补上乡村基础设施短板,要聚焦广大农民的急难愁盼精准发力,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告别脏乱差,拥抱洁净美,户户不同景,院院好风光。说起村寨的美丽蝶变,龙门村村民岩温香连声称赞:“经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里到处干干净净,很多乡亲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住着真舒心。”

去年,岩温香把自家几十年的老屋进行了全面翻修,总共花了30多万元。岩温香告诉记者,之所以下定决心翻修,主要是呈贡区的帮扶政策好,瓦片、木料、水泥等建筑材料免费,直接省了五六万元。

磨憨镇尚冈村一条条硬化路向远方延伸。“以前,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天全是水坑,咱就盼着有平坦的出村路。”村民玉叫回忆。

村内道路干净整洁。

平整路面、建设绿化带、铺设污水管网,如今的出村路焕然一新。“路修好了,出门一脚平。”玉叫感慨,“弱电入地后,我们村也告别了‘空中蜘蛛网’的时代,还大家一片湛蓝干净的天空。”

帮带共建以来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也印在心中。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两年来,昆明推动民生项目建设“不停步”,开列101项民生实事计划和短板弱项清单,涵盖饮水提升、亮化照明、公厕改造等方面,并由52个市直部门包保,累计投入1968.46万元,惠及40余个村(组),民生补短板项目成磨憨口岸建设最先实施、最先见效的项目,第一时间解决了沿边群众急盼愁难问题。全力抓好幸福村19项指标建设,建设工作惠及66个村(组),磨憨各族群众“幸福根基”夯得更实,幸福感越发真切。

PART.03

在磨憨,火龙果、人参果、茶叶等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村在山间“遍地开花”;文旅小镇、传统村落等一批美丽乡村在农文旅赋能下焕发生机……强产业、拓就业、兴文旅,边境幸福村生机勃勃。

阳春三月,翠绿的山林暗香浮动,山林间飘着淡淡茶香,在磨龙村委会青松村民小组,茶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青松村家家户户都会炒茶,但制作手艺比较粗糙,缺乏现代化设备,直接把茶叶放在太阳下暴晒或用炉子烘烤进行干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茶叶香气。如今,青松村全新的茶制作车间正在筹备中,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标准化的制作工序有利于茶叶品质稳定。

西山区驻磨憨镇磨龙村第一书记李德银介绍,他们不定期向周边群众传授种茶、采茶技术,并会同当地农业部门的茶叶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还着力推进“茶旅融合”,促进多业态发展。依托山水相依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茶山,“茶旅融合”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新农人、新技术、新理念的到来,让青松村的老茶园焕发出生机、活力。

而龙门村委会龙门村民小组,村民们正在采收人参果,不少村民家楼下都摆放着刚采收回来的果子。

起初,龙门村的土壤由于沙含量过高,并不保水,不适宜发展人参果种植。随即,呈贡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团队到龙门村实地勘测,实施土壤改良与农产品提质增效项目,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让龙门村的土壤符合种植标准。

以冬季人参果产业为中心,龙门村建立合作社和农产品交易中心,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并吸引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此外,为了打通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协调呈贡区提供商铺和仓库,并在呈贡成立“昆明呈贡龍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保证龙门村的人参果和其他农特产品能运至呈贡销售。当前,龙门村的人参果种植面积达到了1700亩,户均增收1.5万余元,顺利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呈贡区帮带的龙门村在呈贡开设了农产品销售点。

出了磨憨高铁站,车行10分钟,便来到磨憨镇尚冈村,218幢古朴的傣族传统干栏式建筑映入眼帘,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都有一片精心打造的小花园。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跨境旅游的恢复,磨憨以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人文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打卡观光。

游客来了,村民要怎么富起来呢?

靠山吃山,不止一种“吃”法。如何让山越绿、水越清,大家的收入越高?一个答案呼之欲出:乡村旅游。对于磨憨百姓还很陌生的名词浮出水面:农家乐。

有的人还在琢磨农家怎么“乐”,有的人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

尚冈村36岁的村民陈忠,听到“农家乐”3个字,心里一动:这桩事,他琢磨好些年了!他和妻子在外打工,靠着勤劳肯干,小日子过得挺热乎。可他总是怀念村里山水,也渴望有自己的事业。守着好山好水在家门口赚钱,这样的活法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他砸下一笔钱,把妻子老家做泵房的闲置土地大改一番。2023年6月,陈忠的悦庭楠舍正式开门迎客,古朴的大门后院子不大,却被陈忠布置得很精致,白色鹅卵石几乎铺满整个地面,每一处融入绿植、花卉等自然元素,让这个庭院有了别样的气质。穿过院子,还有3间配置齐全的KTV包房。这个农家小院“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可提供户外烧烤、喝茶、唱歌等娱乐服务。眼下,陈忠打算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民宿,增加研学、寒暑假等住宿接待功能。

陈忠开的农家小院。

古朴的风格、齐全的设施,让顾客纷至沓来,遇到国庆、春节,收入四五万元。陈忠坦言,这是自己务工时不敢想象的数字。

盘龙区派驻尚冈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谢继刚介绍,为资助像陈忠这样的一批回乡青年创业,盘龙区拟与尚冈村合作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入股的形式为创业村民提供资金帮助,并牵线搭桥帮助寻找资助企业,把乡村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盘龙区拟以村民集体经济的方式,投资悦庭楠舍100万元打造民宿。陈忠正紧锣密鼓寻找设计公司,进行勘查和设计工作,不出意外的话,民宿预计今年7月能建成营业。

搞旅游,关键在“特色”上——在村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昆明建设边境幸福村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寨子的历史原貌,对房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提升,修旧如旧。

吃上旅游这碗饭的,不只是尚冈村,还有五华区帮扶共建的尚勇村。

蘑菇屋、稻草顶、老石磨……古树掩映之下,错落有致的蘑菇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颇具古朴自然美。“屋顶选用可再生的仿稻草的新型材料,既防火又隔热。”五华区驻磨憨镇尚勇村队长王宏建说。

修旧如旧,让乡村焕发新生机,这是驻村队和乡亲们经过商议达成的共识。

“以前的蘑菇房采光差、空间小,不如楼房住着舒服。”一开始听说更换屋顶还是沿用稻草时,不少村民心里有埋怨。

“如果建设使用太多水泥砖,就不像哈尼村了!”“要保持特色,这是我们的根,而且新屋顶下雨没噪音,天热还隔热”……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驻村队多次组织村民商议讨论后,决定合力打造古风乡韵的村容村貌。此外,旧砖、旧瓦罐等用在村里的公共场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同样嗅到商机的,还有磨站村的4名“95后”,李孝春、黄垚、黄伟、张高明,眼见村庄建设得越来越美,人气也越来越旺,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打造一个露营基地。从有想法到筹划启动再到建成,只用了半年时间。2024年3月1日,露营地开始试营业,营地坐落在村外山脚下,可以徒步、搭帐篷、野钓、烧烤等,让游客在乡村山水间感受“诗和远方”。

李孝春介绍,一到周末和节假日,都会爆单,3月份的流水达到八九万元,这给了他们很大信心持续经营。

广袤乡村,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吸引了像陈忠、李孝春这样走出去的农村青年“回流”。

一个个擦亮底色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鼓起乡亲们的钱袋子。少数民族村落的复兴,就像蝴蝶扇动的翅膀,让山里人成为时代的主角。

采访中,不少驻村队员都充满信心地说,这批心怀农业、心系家乡、视野开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将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让人欣喜的是,除了青年人,其他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41岁的岩坎留是大龙哈村民,看到幸福村建设后,游客多了,商机有了,就决定用自己家改造好的房子,做乡村农家乐。岩坎留花了三四万元装修自家一楼用来做餐馆的区域,包括搭建小舞台,购置冰柜、餐桌、餐椅,砌起了吧台。他给村里的第一家餐馆,起名“越来客”,就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客人。

PART.04

从刚刚过去的大龙哈村泼水节,我们也可以窥见幸福的真切模样。

从勐腊县磨憨镇出发,车辆顺着中老铁路沿线一路北行,穿过大片天然橡胶林后,曼庄村大龙哈村小组渐次映入眼帘,屋顶覆着深蓝色琉璃瓦的干栏式建筑,傣家风情浓郁。村后溪水潺潺,四周青山如黛,村间道路平坦整洁,房屋院落干净别致,清新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以前村里环境脏乱、污水乱排放等问题很常见,道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感觉破烂泥泞。”大龙哈村居民依应轰在回忆往昔时,感慨不已,“自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又是硬化、又是美化,还种植了很多绿植,现在村里处处好风光,周末孩子们都跑回来住。”

大龙哈村小组妇女组长依留为年轻时就喜欢跳舞,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时间也多了,她就跟村民一起自编自舞。“我们自编的舞蹈还去省、市表演过呢。”依留为边说边加入泼水节舞蹈队伍中。

随着节目主持人高声宣布“泼水狂欢正式开始”,广场上的人们瞬间就被点燃。锣鼓更响亮地敲起来,人们在飞溅的水花中围成一圈圈舞蹈起来,喇叭里的音乐更欢快了,调皮的小孩们“悄悄”偷袭跳舞的人们,帅气的小卜冒和美丽的小卜哨带头跳起了欢快的现代舞……所有人都在泼水都在欢笑。

曼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全武说,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曼庄村委会有5个以傣族为主的村小组,每年轮流举办泼水节,今年刚好轮到大龙哈村,也恰逢大龙哈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开花结果,大家打扫干净客厅好待客,憋足了心思要把活动举办好,既展现傣族文化、音乐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习俗,也展示边境幸福村带给大家满满的幸福。

从大龙哈村出发,沿着龙门公路驱车20分钟,就来到龙门村,道路干净整洁,路两旁的花架上、花畦里、平台上到处都摆放着造型奇特、色彩缤纷的多肉植物,十分惹人喜爱,家家户户投身“美丽庭院”建设,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绿意盎然、花香四溢,花草、树木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龙门村实施人畜分离工程,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村组道路的垃圾及时进行清扫清运,对乱搭乱建等进行清理整治,做到院落、巷道、沟渠干净有序,室内环境整洁明亮,以“一户美”带动“一片美”,以庭院“小美”助推乡村“大美”,实现美村强村、富民惠民。

“以前是二楼住人一楼养牲畜,一到夏天,家里的苍蝇蚊子到处都是。自从村里实行人畜分离后,牲畜全部集中到村外的养殖场所,村庄干净了,牲畜越养越多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龙门村两委委员岩坎温感慨地说。

就在大龙哈村泼水节前两个多月,距离大龙哈村38公里的磨整村,也举办了2024年磨憨镇首届“舂木瓜节”。

14支参赛队伍团结协作、分工有序,舂出的木瓜不局限于传统舂木瓜菜品的食材、式样,通过在造型上别出心裁,在调味上不落窠臼,为现场观赛群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不仅要“面子”美,还要“里子”美。

在百姓向往的美好生活里,就业、医疗、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昆明坚持以省会城市标准强保障,持续改善磨憨民生,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昆明市延安医院对磨憨镇中心医院帮扶托管,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7家市属医院与各村卫生室帮扶结对,实施专家义诊、专家驻点、人才培训等行动,开展联合共建。将城乡医保、养老保险等纳入昆明市社会保障体系,脱贫户及三类人员基本医疗参保率100%,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5所优质学校“一对一”共建磨憨中心小学、磨憨口岸(双拥)完小、磨憨曼庄完小、磨憨尚冈完小、磨憨中学,通过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名校开办校区、选派优秀管理干部、骨干教师支教、教师培养培训等措施,助力磨憨教育水平提质升级。

呈贡区在帮带共建过程中,依托呈贡良好的教育资源,举办“鱼跃龙门、筑梦呈‘功’”活动,对愿意去昆明读书的孩子给予补贴,让龙门村的孩子享受到呈贡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龙门村已有6名学生在位于呈贡区的云南长水实验中学上初中,岩坎温的儿子岩糯的就是其中一个,岩糯的读初一,成绩中等偏上,他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在昆明学校的生活。

PART.05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

省委书记王宁说,为了让边疆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云南将推进沿边开发开放,让边疆民族地区更加繁荣稳定。守护好边疆、发展好边疆是云南的神圣使命。“我们将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巩固,一手抓民族地区发展,确保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打造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

行走在各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不断映入眼帘,也如同春雨般滋养着各族群众的心灵。

在磨站村,用汉字写着56个民族的中国结讲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在龙门村民族团结大舞台周边的墙上,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时刻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传递给村民……

在“泼水节”“丢包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中,各民族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傣族、汉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磨憨地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愈发浓郁。

不仅如此,磨憨—磨丁合作区管委会、磨憨镇注重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提高中华文化符号认知率相融合,积极运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组建专门队伍,下沉村、组入户走访、召开群众大会,积极宣传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相关文化知识,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增强磨憨各族群众的 “五个认同”。

群众生活过得稳定幸福,村子才会和谐。群众满意了,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将守边护边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国门即是家门,我们既是边民更是国民,党和政府始终惦记着我们,我们更要尽职尽责,守好家门,护好国门。”采访中,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事实的确如此,磨憨各族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守边有我,请党放心”的政治担当和家国情怀,确保了“国门安宁”,形成“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众参与稳边固边工作格局,在昆明市的帮带共建中,磨憨呈现出一派民富疆稳的崭新面貌。

在整个帮带共建过程中,6区(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群连心、共建共享,解民忧、暖民心,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全域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推进的齐抓共管良好格局,进一步强化了磨憨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的组织保障。

随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的推进,驻村干部的“根”也在磨憨越扎越深。

为乡村赋能,前提是唤起村民的主体意识。以前往往是“干部干、村民看”,现在是村民主动参与村子建设。

安宁市在帮扶共建过程中,特别重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制定方案,明确奖补标准,引导村民自觉移风易俗、追求健康文明,全寨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及房屋外立面美化装饰。

“通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以党建为引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解决等、靠、要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安宁市驻村工作队员张照曦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有了,党员、自治组员带头,村里的大事小情大家共同参与办、商量着办,村民从观望者变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者,曾经最让大家头疼的环境卫生无人打扫问题也迎刃而解。

帮带共建工作启动之初,对于房屋改造提升,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不愿建、不敢建、不会建,参与热情普遍不高。

起初,得知村寨要进行翻修改造时,龙门村群众一片反对声。“只要工作做下去,群众思想就能跟上来。”呈贡区驻龙门村第一书记朱兵带领队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磨破了嘴皮子,渐渐地,人心聚拢了,群众终于扛起锄头、拿起大锤跟着他干。

朱兵回忆说,金秋10月,农事正忙,更换的每一片瓦都要用螺丝穿起来,十分耗时,但让朱兵和其他队员感动的是,每户村民自发出两个年轻劳力,而一家更换瓦片,全村老少都来帮忙。

尚勇村委会磨站村民小组在最初更换茅草顶时,也遇到年迈村民不理解的情况。五华区派驻尚勇村驻村队长王宏建早早地把政策文件吃透后,就马不停蹄地挨家挨户仔细讲解政策。一周下来,大多数人同意更换,不过也有几个老人仍坚持己见。原来,老人认为茅草是曾经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穷苦人家才会用的,有时茅草屋顶里面还会有耗子做窝。

“让好政策落地生根,既要跟群众讲明白,还得根据实际不断完善,回应老百姓的诉求。”于是,王宏建将村民提出的猪圈保留、瓦片更换等问题仔细记下,向上级反映。很快,一份文件挂在了磨站村宣传栏上。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一一在列。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也站了出来。磨站小组组长杨四代带头拆除猪圈,退役军人老党员杨向东也带头换了家里的屋顶,铺设茅草。焕然一新的屋顶不仅能隔热,下雨的时候也不会像以前石棉瓦那样发出很吵的声音,这一招果然奏效,局面很快就打开了。村民们实实在在看到新屋顶的好处,就追着问什么时候轮到自家,生怕搭不上建设的顺风车,促使群众思想观念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队还引导村民主动投工投劳,指导动员磨站小组群众完成杂物清理、做好猪圈拆除、人畜分流及临时、废弃建筑的拆除,以“一户一宅一方案”为基础,高标准推进幸福村建设,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全过程参与幸福村建设、全方位共享建设成果。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一路走来,昆明紧紧依靠磨憨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面向未来,昆明将书写人民更为满意的答卷。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接续奋斗的新起点。“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新征程上,昆明始终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让更美的民生画卷在磨憨徐徐铺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边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撰文:李思娴 王姗 刘孙恒

摄影:刘凯达 王俊星 赵伟 资料图

制图:张鑫瑞

本文地址:http://fhzcwj.xhstdz.com/news/2377.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fhzcwj.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